“爺爺,跟你說過多少次了,菜里不要放這么多鹽,經常這么吃腎要受不了的!”
“你別在這瞎說,我這大半輩子都這么吃過來了,也沒見我腎不好,也沒高血壓的,放心吃,不會有問題的!”
“我不是給你看了那么多權威專家說的報道,要少吃鹽少吃鹽,不然會導致高血壓、腎不好,你怎么就是不信呢?”
每當對話進行到這,爺爺都會終止談話......下次繼續保持原先的習慣來做菜,這讓雷雷十分苦惱。家中老人卻始終認為,自己一直這么吃都沒事,怎么現在突然就說不能多吃鹽了?這不是騙人嗎?

一、以前天天吃咸菜沒問題,現在防控高血壓卻要控鹽?
在舊社會年前,人們除了一日三餐以外,幾乎沒有額外油水攝入,更別說含有鹽分的零食了。多數人都是白粥就著一些咸菜解決一餐,這樣吃一頓的熱量和鈉含量都不及一塊小小的奶酪或奶油。
在舊時期的人們,普遍存在缺鈉的情況,即便多補充一點也不會超標。而現代人的飲食結構和習慣都跟之前大有區別,日常的飲食除一日三餐外,有大量鈉含量超標的食物。
如一包泡面的含鈉量2350mg,一包泡面的鈉含量就達到了2.3克,更別提一些常見的零食,如話梅、魷魚絲、餅干等,這些食物內的鈉含量也超高!
日常只要吃點零食,所攝入的鈉元素就遠遠趕超舊時代的人們。再加上舊時代的人們日常進行農耕活動較多,幾小時的勞作下來就會大量出汗,鹽分會隨著出汗而排出體外。
而現代人長期處于室內環境下,很少出汗,無法排出體內多余鹽分。這些多余鹽分儲存在體內,會導致血液中的鈉濃度升高。
為了沖淡血液濃度,身體會大量吸收水分,如此一來血管壁會受到很大壓力,易誘發高血壓出現。

二、長輩說,不吃鹽沒力氣干活,是真是假?
這句話是有道理的,用通俗一點的話講:人體的內環境包括血液、體液以及細胞內液,是一個穩定的系統,想要維持生命代謝每天都需要攝入必須物質,鈉就是其中的一種。
鈉在人體中的作用是巨大的,廣泛存在于體內所有細胞中,可以促進人體新陳代謝,還可以作為電解質來保持細胞內部水分的平衡和穩定,體內大量鈉元素分布在細胞外液中。
還有部分會直接進入細胞內和骨髓內工作,當人體攝入鈉元素不足時,會導致出現食欲不振、惡心、嘔吐以及生長緩慢等癥狀。
但是,這并不意味著大量攝入鹽就會給健康帶來好處,大量攝入鈉元素會導致出現頭痛、水腫、高血壓、腎臟受損等病癥出現。
三、加碘鹽、無碘鹽、低鈉鹽,哪種鹽最健康?
1.加碘鹽
這是市面上最為常見的一種鹽,也適用于絕大多數人群,特別是孕媽媽、哺乳期女性、兒童以及青少年,這些人群對于營養元素的攝入需求增加,其中就包括碘元素。
但是需要提醒,也不能過量攝入加碘鹽,我國居民膳食指南(2016 版)中提到,健康成年人每日攝入加碘鹽量要控制在6g以下。一些本身處于高碘地區的人群、患有甲狀腺炎以及甲亢的人群,要緊謹慎攝入加碘鹽。

2.無碘鹽
無碘鹽顧名思義就是沒有額外加碘的鹽,會在包裝上注明是無碘鹽,特別適合居住在高碘地區以及患有甲狀腺疾病的人群食用。
3.低鈉鹽
低鈉鹽指的是,采取手段將鹽內的部分氯化鈉鈉替換成氯化鉀,以此來減少鹽內的鈉含量,該類鹽一般適用于高血壓、冠心病人群食用。
但是需要注意,并不是所有高血壓患者都適合食用低鈉鹽,高血壓患者服用降壓藥時,并不適合服用低鈉鹽,具體要遵醫囑來執行。
不同的鹽適合不同的人群,我們不能說哪種鹽最健康,其實它們都很健康,只要在吃對的情況下,選擇適合自己的鹽非常重要。
四、“鹽多必失”,健康限鹽應做到這3點
我們平常炒菜用的鹽,是看得見的鹽,成人每天攝入食鹽應低于6g。
除了控制這些餐飲中鹽分的攝入,還需要注意“隱形鹽”,而一包泡面內的鹽分就高達2.3克,這些“隱形鹽”很可能成為危害健康的“殺手”。
生活中非常多食物內含有大量的鹽分,會讓人不知不覺中攝入很多鹽,常見的有果脯、咸菜、咸蛋、薯片餅干以及方便面等,日常要盡量少吃這些食物。

想要鑒別隱形鹽,要學會查看食物包裝帶上的成分表,食品包裝袋上都有營養成分表,要注意查看其中的鈉元素,大多數營養標簽都會標注100g食品中的鈉元素含量,盡量選擇鈉含量低的。
需要特別注意,部分商家標注的是15g、30g食物內含有的鈉元素含量,一定要注意甄別。鈉含量高的食物盡量不要選擇,經過加工的食物多數都含鹽量較高,如腌制類食物、午餐肉、香腸等。
飲食上要盡量選擇未加工天然的食物,新鮮的果蔬、肉制品、蛋奶類食物都是不錯的選擇。鹽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味品,攝入過多過少都會給健康帶來不利影響,大家一定要把握好這個度!